中韩自贸商品信息
国务院12月15日发布正式批复,同意在广东省惠州市、江苏省盐城市、山东省烟台市设立中韩产业园,3个产业园将依托现有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分别由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对于惠州来说,落户于仲恺高新区的中韩(惠州)产业园是全国三大中韩产业园之一,也是广东省唯一一个中韩产业园。 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总体规划和建设方案已编制完成,并已上报省政府审定。此外,惠州市结合省政府支持广州南沙新区、深圳前海、珠海横琴加快开发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梳理形成《支持中韩(惠州)产业园加快发展政策措施清单》,正准备上报。 中国政府网截图 中韩(惠州)产业园设计效果图(局部)。 《东江时报》资料图片 2012年5月 中韩自贸区谈判启动,双方明确在开放水平方面,双方货物贸易自由化比例均超过“税目90%、贸易额85%”,协定范围涵盖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投资和规则共17个领域 2015年6月1日 中韩两国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明确提出将在中韩产业园领域合作,“同意在指定产业园的设立、运营和发展方面”以及“推动指定产业园区内企业的相互投资”方面进行合作 2015年10月31日 中国商务部与韩国产业通商资源部签署备忘录,确定两国在中国的广东、山东烟台、江苏盐城,与韩国新万金项目地区建设中韩(韩中)产业 2016年3月12日 2016年4月21日 商务部明确在惠州建设中韩(惠州)产业 2017年12月15日 惠州境内韩资企业涉及从业人员近4万人,约有3500名韩国人在惠州工作和生活。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三星、LG、SK等韩资企业纷纷抢滩惠州,投资创办企业,设立生产基地。惠州三星已成为三星集团在中国最大的手机生产基地。 目前,惠州市共引进韩资企业250家,累计投资总额超千万美元的韩资企业共有33家,主要集中在电子信息和化工产业。其中,2016年,惠州对韩贸易总额达741.2亿元,占广东省对韩贸易总值的18.2%。今年前三季度惠州对韩国进出口总额达627.6亿元,同比增长34.9%。 惠州地处的广东是中国人口第一大省,是中国对外贸易第一大省,也是中国南部经济最为活跃、市场最为旺盛的地区,有着全国独一无二的市场优势,为中韩两国深化全方位经贸合作提供了坚实基础。 当前,惠州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努力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将进一步深化与韩国的科技合作,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和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为建设以创新型产业为重点的中韩产业园提供智力支撑。 此外,惠州在广东对外开放战略中地位突出,广东区域机制体制创新的浓厚氛围对惠州形成强烈的辐射带动效应,将极大促进中韩(惠州)产业园吸收运用广东机制体制创新成果,尤其是自贸实验区的创新成果,为率先开展落实中韩FTA试点,探索中韩经贸合作新路径、新模式提供支撑。 值得一提的是,惠州的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产业发达,是中国首批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重要石油化工基地,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加快发展。这与韩国的优势产业契合度高、互补性强,将是中韩(惠州)产业园与烟台、盐城产业园错位发展的重要优势。 在空间布局上,按照“一园、两组团、多片区”的思路进行规划。“一园”就是中韩(惠州)产业园。“两组团”就是核心组团和联动组团,每个组团包含多个片区。核心组团是中韩(惠州)产业园的主体,联动组团是中韩(惠州)产业园的辅助配套、辐射带动区域。“多片区”是根据惠韩产业合作的基础、潜力和前景,精准划出有合作需要、有合作空间的功能片区。 惠州市将按照“六核起步、四方联动”的近期重点开发思路,全力推动核心组团先行示范建设,围绕两大开发区,重点推动珠三角(仲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高端制造集中区、创新与总部经济区、国际合作产业园、大亚湾化学工业区和海港综合保税区共六个核心片区起步建设,重点布局电子信息、石油化工、新能源、智能装备、云计算与大数据、文化创意和电子商务等产业。 目前,中韩(惠州)产业园已引进韩国SK集团的中韩科技城项目,该项目由SK中国与惠州市政府共同开发建设,重点引入半导体芯片、新能源、生物医药、文化创意、数据通讯等产业,项目总投资约1000亿元。同时,韩国太库国际孵化器也已进驻产业园,正重点依托太库在全球特别是韩国的创新资源,吸引更多的韩国科技创新成果在惠州转化。 广东有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三个自贸区,而中韩(惠州)产业园未来有望成为广东自贸区的“第四极”。当前,随着我国“一带一路”和自由贸易区战略的深入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惠州发展潜力巨大,商机无限。 资料来源:中国政府网、南方日报、惠州日报、东江时报 |
GMT+8, 2025-5-2 07:04 , Processed in 0.057907 second(s), 19 queries .
工作时间:7x8小时
联系QQ:
活动洽谈/服务热线:0631-591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