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商品信息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全球自贸区建设浪潮下,自由贸易协定已经成为我国对外贸易政策的主要发展趋势。当前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FTA)12个,在谈自贸区8个,形成了涵盖31个国家和地区的自贸区网络。 数据显示,自贸协定签署之后协定双方贸易获得较大增长,双边贸易额占我国总贸易额的比重也有所上升。其中,与东盟的贸易额增长最大,我国与东盟在签署前三年的平均贸易额占中国贸易额比重为0.49%,签署后三年的这一比重增长到0.72%,增长了0.23%。 自贸区建设的有效推进,提升了我国对外开放水平,推进了自贸伙伴的经贸关系,增强了经济融合度。下面我们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东盟、中瑞和中韩自贸区进行效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 1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具有重要示范意义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成,不仅对中国和东盟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和政治意义,对整个亚洲籍世界的格局也将产生重要的影响。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对于中国和东盟各国的经济贸易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从GDP来看,中国增长0.38%,印度尼西亚增长0.94%,新加坡增长1.54%,泰国增长1.67%,越南增长2.76%,进出口也都有较大增幅。从贸易平衡来看,中国减少了952.7百万美元,印度尼西亚增加了26.36百万美元,马来西亚增加了460.59百万美元。 2 中国-东盟自贸区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作用有限 而根据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产业结构的具体效应的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对我国的产业结构升级并没有促进作用,甚至有可能产生抑制作用。根据自贸区建成对各国行业出口影响的结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我国优势的纺织业和运输业出口促进作用较大,分别是10.49%和13.84%,而对生产性服务业贸易、通信和服务的出口存在负面效应,分别下降了0.75%、1.09%和1.18%。 具体来说,中国与东盟的双边贸易仍以产业间贸易为主,垂直异质性贸易发展较快,且有不断发展趋势;相对地,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则较低。事实上,这也意味着中国与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设定,收益更多的是东盟各国,对于中国而言,尽管提高了与东盟的贸易额,但是对我国的总体经济影响有限,同时对我国目前关注的重点——产业结构升级及生产方式转变等问题,促进作用有限。
免费权威财税咨询,点击阅读原文! |
GMT+8, 2025-5-6 05:44 , Processed in 0.059321 second(s), 21 queries .
工作时间:7x8小时
联系QQ:
活动洽谈/服务热线:0631-5916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