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211篇贴子,今日0篇,会员2960424人
中韩自贸商品网 首页 中韩自贸 查看内容

地方 | 威海高区加速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2017-9-11 10: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471| 评论: 0

摘要: 近年来,高区坚持强化科技引领、实施工业倍增563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形成了产业链和创新链高度衔接、传统优势产业转 ...

近年来,高区坚持强化科技引领、实施工业倍增563发展战略,加快推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着力点,吸引国内外高端创新资源,形成了产业链和创新链高度衔接、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同步推进的良性发展态势,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促进产学研用结合 为科技成果转化搭台架桥

       

9月4日,记者在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看到,桩基施工已经完成,场地围挡安装完成30%,连廊以东、3号4号楼之间地面浇筑混凝土硬化、场地北侧办公室前地面浇筑混凝土硬化完成,工人正在3号楼、4号楼进行塔吊安装工作。

       

据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负责人介绍,按照功能和用途不同,园区采取高水平大学驱动的创新创业模式,将建设技术自主创新基地、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投基地、创新创业服务基地等四大功能基地。

        

“我们计划3年内转化科技成果50个以上,吸纳人才1000人,3至5年时间孵化创业企业100家。目前已引进培育天湶水处理、天之卫网络、天鲲新能源等6家科技企业,总注册资本超过3亿元。”哈工大(威海)创新创业园负责人表示,整个园区正式运营后,将形成完整的政、产、学、研、用合作体系,实现科技和资本、高校和科技企业的高度融合,建设成为威海科技创新、机制创新的源泉,高端人才创新创业的沃土,大学生创新创业的乐园,最终发展成为国家级产业孵化创新集聚示范园区。

       

校企地合作既是高区参与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试点示范之一,更是提升区内产业发展层次的重要抓手。“我们与4所驻区高校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同时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校企地合作的实施意见》。”高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高区切实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对接服务,实现校地互动融合的双赢格局,为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不仅充分利用驻区高校区的创新资源,高区还积极创新与区外高校院所的合作模式。

       

近日,中威北化科技有限公司连续接到了康得复合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深圳光启尖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的订单。“目前公司订单已排到12月。虽然现在还在试运行阶段,预计年产值将达3000万元。”公司财务总监张伟峰说。

       

2015年,高区与北京化工大学联合成立了北京化工大学威海技术转移中心,依托该中心成功引入了中威北化。2016年3月,中威北化奠基,当年10月即投入生产,是全市第一个“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高科技企业,也是高区与高校技术转移模式的一次创新。

        

区校“联姻”,共谋发展。近年来,高区先后迎来数个项目落地。其中,与北京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共同成立了“大学创新威海联盟”;区内企业北洋集团与电子科技大学联合设立了威海移动互联研究院;中欧膜技术研究院、中物院军民融合协同创新中心相继落户高区。

       

此外,高区还借力中韩自贸深化对韩科技合作。据高区科技局负责人介绍,以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威海分中心为纽带,高区广泛对接韩国17个国家级中心的技术、资本、政策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并在创新创业基地打造了1万平方米的韩国创新项目加速区。

   

集聚科技创新平台 为科技成果转化添薪加油

       

8月16日,2017年“光威杯”中国大学生高性能复合材料科技创新竞赛决赛在高区举行。此次大赛共收到全国各赛区380个团队报名,经过海选,42所高校126支团队进入初赛,最终25个团队脱颖而出,在决赛中展示自己的创新发明或创业规划。

       

这项今年落户高区的国家级创新创业大赛,极大调动了创新创业者的积极性。高区利用创新创业大赛为人才、项目、资本对接搭建起桥梁纽带,培育了大批优质创新项目,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仅“光威杯”,高区依托龙头企业相继举办了“威高杯”全球医疗器械创新创业大赛、“北洋杯”电子信息及机器人创新创业大赛、“迪尚杯”中国时装设计大赛等。累计征集参赛创业项目1898个,评选出112个获奖项目。

      

在实施驱动发展战略的过程中,除了举办比赛挖掘有潜力的创新实体,高区还积极打造创新孵化平台,使创新实践立得住。

       

据介绍,高区设立了5000万元的产业引导基金,1000万元的孵化器建设专项基金,鼓励引导区内有条件的高校、企业、村居兴办各类专业孵化器。目前,“高校院所育苗—政府孵化加速—企业园区产业化”全链条孵化体系日臻完善,全区拥有各类孵化器10家,其中国家级孵化器3家,4家众创空间通过国家级备案。科技企业孵化器总孵化面积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500家。

       

各类实验室和研发中心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绝的动力。高区通过引进工信部威海电子信息技术综合研究中心,先后落户项目7个,3个正在加快推进。其中,国家暖温型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站、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试验检测中心、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园、建筑物BIM大数据专业园区等正在推进建设中。工信部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研究院,在全国首创“部、企、地、院所”合作模式。2016年,全区引进高端平台9家,国家级4家。累计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等省级以上科技创新平台55家,其中国家级企业研发机构8家,占全市一半,带动相关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突破300亿元。

   

推进产业园区建设 为科技成果转化提供载体

        

眼下,高区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两大产业园内,塔吊林立,工程车来回穿梭,一座座厂房拔地而起,一派热气腾腾的建设景象。

       

今年,高区举全区之力按照“园区共建、平台共用、设施共享”的模式,着力打造“一城三园”。“一城”统筹双岛湾科技城和初村科技新城,打造63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城。“三园”即18平方公里的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8.2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和10平方公里的科技创新园,聚焦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实现专业化、差异化、集群化发展,打造创新驱动的新高地、集群发展的增长极、产城互动的示范区、三生共融的样板区。

       

目前,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成功申报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基地,获批发改委18亿元“双创”债券,引进了山东省医疗器械产品质量检验中心、山东省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山东省医疗器械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22万平方米科技园一期工程已经完工,40万平方米科技园二期工程正在启动,韩国东方医疗、中威北化、禾木医疗等高端项目实现落地。

       

电子信息与智能制造产业园已成功申报“中国制造”2025试点基地,工信部直接投资成立电子信息与智能装备产业发展研究院,引进了工信部电子信息产品试验检测中心、国家暖温型海洋大气自然环境试验站等平台,23万平方米产业双创示范基地已经完工,一诺仪器、亿和精密、网络空间安全产业园等项目实现落地。

       

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一根绳”,高区创新投入陆续得到回报。2016年,全区实现工业销售收入7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达80.8%,95%的规模以上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超过20亿元。

       

目前高区正在拟定《关于促进科技创新发展的暂行办法》,重点鼓励和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科技成果转化以及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充分调动和激发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高区科技局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高区将加强与区内机构联系,进一步挖掘企业的技术需求,不断促进企业与国内外高校院所的深度合作。同时,继续做好“威高杯”、“北洋杯”、“光威杯”、“迪尚杯”创新创业大赛,充分发挥大赛吸引优秀项目的平台功能,集聚创新创业优质资源。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中韩自贸商品网 ( 鲁ICP备15010811号 )  

GMT+8, 2025-5-3 21:27 , Processed in 0.093137 second(s), 19 queries .

工作时间:7x8小时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活动洽谈/服务热线:0631-5916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