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211篇贴子,今日0篇,会员2963830人
中韩自贸商品网 首页 中韩自贸 查看内容

蓝区建设 |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 解读·开放共享篇

2017-7-26 08:41| 发布者: admin| 查看: 822| 评论: 0

摘要: 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战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开放发展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未来的海洋开发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立足威海,新版 ...


       未来几年,我国将进入海洋经济加快发展、发展战略转型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关键时期。坚持开放发展是拓展蓝色经济空间的必由之路。这就要求未来的海洋开发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的发展战略。

       立足威海,新版蓝区规划以大海洋的视野,树立了国际化发展的理念,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拓展新旧动能转换新模式,强化蓝色经济区建设与“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蓝色经济活力。

1

 发挥海洋与开放优势,构建全方位国际化发展新格局

       威海市地处山东半岛最东端,与日韩隔海相邻,联接环渤海与泛黄海两大经济圈,拥有发展蓝色经济良好的区位和资源优势。如何利用好威海的独特优势?

       规划提出,不断扩大和发展同各国的双向交流,提升招商引资效益,拓展交流渠道,将海洋优势与开放优势相结合,提高开放型经济的层次和水平。

       转变招商引资模式。创新招商模式和渠道,实现产业招商的链条化、集约化、集群化。以关键环节的突破完善产业链条,以大项目引进带动产业集聚,实施定点招商,面向世界500强、跨国集团、行业龙头,采取购买服务的方式,对接专业机构,尝试代理招商模式。开展补链拓链招商,围绕涉海主导产业,引进关键核心项目,带动一批企业、拉动一个产业。引导外资企业将关键技术、设备的研发生产环节向我市转移,由高端产业低端环节向高端产业高端环节转型。

       促进国际双向投资。积极探索外国政府贷款、国际商贷、境外发债、境外上市等引资新渠道。鼓励外资与本地企业合资、合作,创建海洋产业研发、海洋实验室等各类平台。支持企业拓展境外投资领域,通过并购、跨境换股、交叉持股理等形式,引导和扶持涉海企业境外资源产地和市场需求地开展境外投资。构建以威海为枢纽城市的蓝色经济合作圈和海洋开放深度合作平台,扩大自主品牌、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出口,加大高端和新兴市场开拓力度,推进海洋工程装备、船舶制造、智能机器人、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再生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国际合作。

       加强国内区域合作。进一步健全国内经济合作交流机制,扩大与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及山西、内蒙古等资源大省的对接,全面推进与中央企业、国内500强、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合资合作。加强与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其他地市的对接,注重与青岛、烟台、潍坊等城市在区域基础设施建设、港口群功能布局、海洋产学研合作、海洋资源开发与环境、政策协调等方面密切合作,构筑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区域发展新格局。

2

 紧抓一带一路机遇,强化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



       “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威海蓝色经济区建设开辟了新市场、提供了新契机。规划提出搭建优势产业“走出去”战略平台和蓝色产业开放合作载体,借助新亚欧大陆桥、海上丝绸之路,重点强化与东亚和中亚、欧洲沿线国家(地区)一线以及东盟、南亚和非洲沿线国家(地区)一线相关国家(地区)的合作。

       推动海洋产业“走出去”。鼓励具有一定海外合作经验的涉海从业主体,通过并购、技术入股等方式,拓展海水增养殖、海产品精深加工等产业跨国合作。在加纳、赤道几内亚、印尼等国家建设高标准海外渔业园区,在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建设育苗与养殖基地,提高产地加工转化率,逐步形成上下游配套、集群式发展的海外渔业合作示范区。利用国家开发银行、亚投行、海上丝绸之路基金等融资平台,参与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港口、物流园区和临港产业投资,实现产业链全球化延伸。构建政府引导、海洋渔业企业和行业协会等参与的蓝色经济国际交流服务平台,为走出去主体提供资金、技术、法律和市场等方面的服务与援助。争取到2025年,与威海市达成海洋渔业深度合作伙伴关系国家(地区)超过15个。

       提高参与国际渔业资源分配能力。抢抓“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开辟远洋渔业发展新空间,建设山东省(威海)远洋渔业促进中心,引导远洋企业抱团发展,推动组织化、专业化、集群化生产。与西非、东非、西亚、中南美洲等区域建立长期合作关系,面向南太平洋、南大西洋和北印度洋,重点开拓伊朗、斐济、加纳、乌拉圭等远洋渔业市场。大力发展冷链物流,建设鲜活水产品物流配送中心,打造面向日韩,辐射东北亚的水产品交易集散地,形成集水产品购物、跨国旅游、垂钓体验等于一体的、中国北方最大的远洋渔业生产及综合服务基地。

       加大海洋优势技术与服务输出。培育有较高产业聚集能力的海洋经济国际总部、产业聚集区,引导企业创建自主品牌,鼓励收购国际品牌,开展品牌国际商标注册和专利保护,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重点突出中印缅孟经济走廊、中巴经济走廊沿线国家(地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积极参与东南亚、南亚、东欧、中东欧、东非、南美等新兴市场的机场、医院、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带动大型成套设备、建材物资、标准、设计、劳务输出,培育威海建设国际品牌。积极开拓韩国、日本等高端市场,开辟东盟、拉美等新兴市场,深化在功能性海洋食品、海洋生物制品、海洋药品、海洋化妆品等领域的合作,加快自主出口品牌和境外自主营销网络建设。鼓励、支持工程咨询机构到相关国家开展涉海相关业务,与东盟国家深入开展船舶修造、改装和维护等产业和技术合作,带动威海市海洋环保服务、船舶修造及配套、海洋装备等海洋制造业走出去,提高对外贸易的附加值。

3

 着力推动中韩双向开放,打造中韩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


       根据中韩自由贸易协定,山东威海与韩国仁川自由经济区被中韩两国选定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为切实推进示范区建设,深化海洋领域合作,规划提出结合全国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建设,发挥政策叠加效应,推动中韩之间重点产业、经贸和文化的双向开放。

       强化产业互补对接。推动中韩医疗器械、电子信息、智能制造、新材料及应用、海洋科技等领域的深层合作。推行“一区多园模式”,以东部滨海新城和威海经济技术开发区、威海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威海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区为核心,建设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开放试验区,加快各类特色园区和载体平台建设,引导韩国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向园区聚集,打造韩国优势产业和优质要素的聚集地。依托威海综合保税区,建设中韩综合保税物流园。建设中韩影视文化基地,共同推动中韩影视文化发展。

       推进中韩经贸往来便利化。建立中韩双边检验检疫合作机制,推动威海与仁川在水产品等领域相互采信检验检测结果。积极探索开展中韩跨境汽车整车运输、旅游包机、邮轮旅游线路等。加大对韩物流通道建设,搭建中韩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发展中韩跨境电子商务,打造中韩贸易中心。

       支持金融市场互利开放。鼓励设立服务于中韩自贸区建设的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加强机构之间的交流合作,支持符合条件的、有意愿的企业对接韩国资本市场,赴韩上市、发债等。加大对国外金融机构的引进力度,完善我市金融机构组织体系。

       (供稿:蓝区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中韩自贸商品网 ( 鲁ICP备15010811号 )  

GMT+8, 2025-5-4 12:22 , Processed in 0.088485 second(s), 19 queries .

工作时间:7x8小时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活动洽谈/服务热线:0631-5916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