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有:211篇贴子,今日0篇,会员2964213人
中韩自贸商品网 首页 中韩自贸 查看内容

蓝区建设 |《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解读·统筹发展篇

2017-7-20 08:57| 发布者: admin| 查看: 347| 评论: 0

摘要: 统筹发展篇 蓝色经济打破了“海与海 陆与陆”海陆分离的传统观念,强调陆海统筹、一体发展,并在陆海统筹中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基于此,此次出台的《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 ...


统筹发展篇



       蓝色经济打破了“海与海 陆与陆”海陆分离的传统观念,强调陆海统筹、一体发展,并在陆海统筹中实现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基于此,此次出台的《威海市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2016-2025年)》提出“五个统筹”——产业统筹、创新统筹、生态统筹、资源统筹、开放统筹,将蓝色经济与全市发展通盘考虑,全力锻造蓝色经济发展新动能。


促进海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

推进陆海产业统筹发展,是把握世界海洋经济发展新趋势、拓展陆海发展新空间、引领陆海一体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产业统筹,规划提出围绕产业升级、链条延伸和结构优化,以“四新”促“四化”,通过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实现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加快促进海洋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积极创建国家海洋经济示范区,构建富有活力和较强竞争力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打造国家海洋高技术产业基地和海洋高端产业聚集区。

优化提升海洋传统产业,是推动蓝色经济提质增效的重要方面。按照规划,威海市将深入实施“海上粮仓”工程,以发展生态、高效、品牌渔业为方向,改变相对粗放的生产经营方式,打造海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引领示范区。

——近海捕捞方面,探索实施近海捕捞产量负增长政策,严格执行伏季休渔制度、捕捞业准入制度和海洋渔船控制制度,推行渔船渔民组织化管理,探索实施限额捕捞试点,推广选择性好、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标准化渔船渔机渔具,提升渔船装备和现代化水平。

——海水增养殖方面,加快养殖结构调整步伐,制定养殖水域滩涂规划,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大力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养殖模式,扩大放流增殖规模,发展海水健康养殖,推动从浅海养殖向深海拓展,打造中国标准化生态高效海洋牧场。

——渔业服务及其他方面,加快培育一批突破性海水养殖新品种,建立大宗渔货交易市场,吸引国内外渔货在威海集散地交易,推广和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打造一批一园多主体、全产业链、立体生态循环型现代渔业园区。

——港口物流方面,完善国际国内运输网络,以客货运输为服务对象,以港口经济为抓手,以临港经济和保税区为驱动,全面构建跨国物流大通道,加快形成互联互通的国际智慧商贸物流网络。


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在提升传统产业的基础上,规划还提出培育壮大海洋优势产业,聚焦国内外市场和资源,以规模化、精细化、高端化为目标,以自主创新为动力,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不断增强海洋优势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发展。

海洋水产品精深加工方面,依托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海洋食品产业联盟,推动海洋食品产业精细化发展,建设全国知名的海洋食品生产加工与销售基地,打造国际知名的海洋食品名城。

远洋渔业方面,推进深远海发展战略,鼓励本地海洋产业园区和渔业企业走出去,探索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海洋渔业国际合作试验区(产业园)和国际远洋渔业示范基地。

船舶修造及配套方面,加速船舶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压缩淘汰落后产能,提高自主研发能力。推动船舶修造及配套制造业高端化发展,形成高附加值船舶、智能船舶及配套产业协调发展的新型船舶工业体系。

海洋休闲装备方面,发挥区域产业优势,推动海洋休闲装备制造业集群化发展,构建以碳素和玻璃钢材料、鱼竿成品、钓具配件、钓具制造装备、玻璃钢船艇等为支撑的海洋垂钓装备产业链,打造中国钓具之都和全国最大的海洋休闲装备制造基地。


培植蓝色经济新增长点

“突破发展海洋新兴产业”是此次规划中的重要内容。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和优势资源,威海市将积极扶持新动能,大力培育海洋新兴产业,引导重点领域跨越发展,培植蓝色经济新的增长点。

海洋智能装备制造方面,推动海洋制造走向海洋智造,完善海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体系,大力发展海洋仪器仪表、海洋机器人和智能装备及配套,提升设计能力和配套系统水平,实现装备制造的高端化、自主化、智能化和集成化发展,建设威海海洋能装备制造基地。

海洋生物医药及制品方面,加强海洋生物技术研究,推动海洋功能性产品、海洋生物医药和其他海洋生物制品的突破式发展,打造全国重要的海洋生物制品产业基地。

海洋文化旅游方面,坚持全域海洋文化、休闲旅游一体化发展理念,持续推动文化、体育与旅游、养生深度融合发展。

海洋健康体育方面,发挥海岸线长、环境优美的资源优势,培育拓展健康养生和体育健身等新兴产业。

       海洋新材料方面,以关键核心技术研发和海洋产业应用为突破口,培育研发海洋新材料,开展高性能、耐腐蚀、能适应特定使用环境的海洋新产品、海洋新技术研发,重点发展海洋防腐防污材料、海洋生物质纤维材料、海洋用高性能高分子材料、海洋无机功能材料等。

       海洋节能环保方面,大力发展海洋环保设备制造,研究开发海洋能源节约、清洁生产技术装备和产品,提高船舶废水处理及循环利用、海上工程废弃物处理、溢油处置等技术装备水平。开发清洁生产和再生资源利用技术,培育海产品废弃物利用等循环经济产业链条。突破海水淡化及装备制造、海水直接利用等领域,加快海水综合利用产业化。

规划还提出,培育海洋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加快互联网在海洋领域的全面运用,大力发展涉海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交易、会展、中介等新型涉海服务业态,推动海洋经济与金融融合发展。


推动蓝色经济多维度立体融合

统筹发展,是多维度的立体融合。为实现陆海统筹发展、一体发展,在优化产业统筹的同时,规划还明确了创新统筹、生态统筹、资源统筹、开放统筹的方向和举措。

为实现创新统筹,跨越发展,规划提出健全科技创新体系,深化创新管理体制,创新人才保障机制,抓好公共服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各类平台建设,增强蓝色经济发展动力。

着眼于生态统筹,绿色发展,规划提出要树立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融”理念,加强海洋生态保护,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实施生态修复工程,规范海洋监控治理。加强海洋防灾减灾,促进海洋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创建国家级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

立足资源统筹,集约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海陆统筹,强化海域、交通、能源、信息等要素资源的有效配置与功能协同,高效利用海域资源,完善陆海交通设施,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健全信息服务体系,推动蓝色经济协调、持续、快速发展。

在开放统筹方面,威海市将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蓝色经济区建设的强大动力,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强化蓝色经济区建设与“一带一路”“中韩自贸区”等国家战略的深度融合,不断增强蓝色经济活力。

       (供稿:蓝区办)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QQ|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 中韩自贸商品网 ( 鲁ICP备15010811号 )  

GMT+8, 2025-5-4 15:40 , Processed in 0.101712 second(s), 19 queries .

工作时间:7x8小时 联系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活动洽谈/服务热线:0631-5916999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