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自贸商品信息
改革、开放, 历史赋予威海的两大鲜明印记, 俨如一对孪生兄弟。 在历史的坐标上,考量过去的5年,站在中国改革开放最前沿,威海大书特书了一篇改革开放的精彩华章。 政府简政放权、商事制度、投融资体制等一个个重点领域改革均取得重大实质性进展和突破,成为推动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一股强大动力。 成为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获批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城市,在贸易便利化、特色口岸建设、跨境电商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先行先试成果,全市利用外资和外贸进出口保持稳定增长…… 改革,激发内生发展动力;开放,吸纳外部嵌入优势。内活外引、双轮驱动,一个拥有更加开阔的国际视野的威海,正在闪亮登场。 看点 01 一张全面深化改革蓝图绘到底 全面深化改革,既是事关中国改革发展、自上而下的战略抉择,更是实现现代化幸福威海建设新跨越的现实选择。 审视自身,威海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完善市场体系、保障改善民生、创新社会治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要解决这些难题,除了全面深化改革,别无他途。 以建设现代化幸福威海为目标,“全域城市化、市域一体化”“产业强市、工业带动、突破发展服务业”等重大战略全面推进,威海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迫切需要通过改革创新构筑体制机制优势,迫切需要通过提高现代治理能力来更好地适应发展新变化。 顺势而为、应时而动。2013年12月26日召开的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威海市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省委十届八次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描绘了一张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 碳纤维产业园打造龙头最强、平台最高、链条最全的碳纤维产业发展集群。 紧接着,2014年2月28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召开第一次全体会议,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孙述涛强调,要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充分发挥领导小组牵头抓总作用,明确分工,加强协作,确保开好局、起好步,把各项改革举措落到实处。 领导带头研究改革是我市改革取得显著成效的经验之一。充分发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以及改革专项小组会议作用,我市及时学习贯彻中央、省委改革决策部署,研究审议重要改革方案。去年,市委召开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会议12次,研究审议重大改革方案33个。 不仅如此,我市出台《威海市全面深化改革重要举措实施规划(2014-2020)》,列出8个专项领域226项重要改革举措。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对外开放、科技体制、贸易便利化、农村土地、文化、生态文明……一项项议论多年、阻力较大、牵涉深层次调整的改革,在顶层协调与推动下启动,以前不敢碰、不敢啃的硬骨头陆续被砸开。截至目前,市级层面出台改革文件200多个,为各领域改革提供了有力指导。 破旧立新,改革大潮席卷威海。全市上下以更高的智慧、更有力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改革,坚定不移地把全面深化改革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在新一轮改革发展中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看点 02 一批“威海经验”领航全国 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山东半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全国地下综合管廊试点城市、全国健康城市建设试点、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示范市……全面深化改革启动以来,我市积极承担国家、省级改革试点,形成了一批可借鉴的改革经验。 得益于我市对市外人员落户条件的放宽,曾经的“外乡人”唐仁俊去年终于摘掉了“黑户”的帽子。按照去年出台的《威海市居民户口迁移管理办法》规定,具有稳定职业、长期工作和生活在威的外地居民可轻松落户威海。“针对外地户口迁入,最大的政策亮点是全面放开购房落户,取消了房屋面积或购房金额的条件限制,只需通过合法途径获得住房并取得房产证书就能落户。”市公安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踏石留印,抓铁有痕,我市的改革步伐走得铿锵有力。 企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主体,对于企业躲不开、绕不过、拖不得的经济发展问题,我市下定决心改革。从金融改革方面破冰,大力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去年全市企业通过增发、股权融资、发行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200多亿元。新增主板上市企业2家,新增新三板挂牌企业8家。同时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全省首家民营银行——威海蓝海银行获批筹建,将于今年上半年开业揖客。 三星电子工人在组装打印机。全市对世界500强招商取得重大突破,三星电子A3打印机等项目落户或签约。 全面深化改革路上,“人民”始终是最核心的关键词,改革就是要让普通人拥有越来越多的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 去年,张村镇福德庄村推行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新成立的合作社将专门负责集体经济发展,整合集体土地,用于发展采摘、体验、农家乐等生态项目,每年可为合作社带来近百万元收入,年底根据合作社的收益给股民分红。 教育、医疗、环保……只要是群众关心的问题,就是改革的发力点、突破点。最终就是让广大人民群众更多更公平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浪潮中,我市还及时把握中央、省各领域改革顶层设计,并做好与本地区的结合文章,推动多领域改革全面开花。 工作人员检验进口化妆品。我市在科技、旅游、美容等方面的开放与合作取得骄人成绩。 财税体制改革方面,推进国地税联合开展办税、风险管理、稽查工作,“营改增”改革实现平稳过渡。开展“银税互动”活动,为小微企业争取贷款1.2亿元。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推行登记注册“县域通办”模式,积极探索“一号一窗一网”服务模式改革。压缩涉企收费项目,为企业减轻负担近7000万元。 贸易便利化改革方面,在全省率先试点电子口岸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平台,威海港、石岛港、威海出口加工区等9个监管区12个固定查验区域均已实行“三个一”通关模式。率先试点免除外贸企业进出口集装箱海关查验配套服务费,惠及企业3000多家,预计年内可为企业减负1000余万元。 看点 03 一个个“威海精彩”绽放世界 没有对外开放,就没有威海的今天;没有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就没有威海更加美好的明天。 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五年来,按照“威海以外都是外”“跳出威海看威海,面向世界看威海,放眼未来看威海”的思路,我市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高质量的开放格局。 以开放深化改革。五年来,威海人以开放积极融入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循环,把各类发展要素充分吸引过来,把比较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寻求新的充满活力的发展模式。 时下,南海新区中恒管桩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已是一派繁忙景象,一节节管桩经过编笼、入模和下料等10余道工序后,源源不断生产出来,为的就是赶制出口文莱的约1万吨管桩订单。 “去年年底与文莱签订了一年的合同,这是我们打入海外市场的第一步,4月底前我们预计出口文莱40多万米管桩。”中恒管桩公司相关负责人说,中恒管桩还与韩国、越南和马来西亚等国家达成了合作协议。 如今,更多的“威海制造”走向世界,迪尚的服装、三角的轮胎以及农产品、渔具等摆上了欧、美、韩、日、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货架……去年全市进出口总额1190.5亿元,居全省第四位,同比增长13.0%,高于全省9.5个百分点,对外开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贡献和作用日益突出。 三角研发中心。迪尚的服装、三角的轮胎等摆上了欧、美、韩、日等国家和地区的货架。 坚持以开放增后劲,我市把招商引资作为项目建设的主抓手,千方百计引进大项目,打造了碳纤维产业园、医疗器械与生物医药产业园等五大园区,为招商引资搭起广阔平台。 良好的招商环境,引来优质外部资本纷纷加入,更使威海的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去年全市对世界500强招商取得重大突破,软银服务外包、三星电子A3打印机、伊藤忠商事医疗项目等一批项目落户或签约。 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格局的威海企业收获了无数的发展机遇。积极引进外来企业的同时,威海企业“走出去”的步伐不断加快,一批有实力的企业纷纷到国外开发资源、开拓市场。 日前,随着塔吊将最后一斗砼升到楼顶,标志着塞内加尔达喀尔加米加久部长城项目C、D楼主体结构顺利封顶。来自威海国际公司的项目部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便完成施工任务,较业主进度计划提前20天。 随着对外开放的推进,包括威海国际公司在内的一大批企业,纷纷依靠独门绝技抢滩国际市场:迪尚集团牵手韩国AVISTA公司,双方在营销渠道拓展、生产基地建设、服装设计研发等方面展开合作;威海立派国际经济技术合作有限公司出资240万美元,并购日本艾科特电子有限公司,实现威海海外并购境外高科技企业零突破…… 载满集装箱的列车从威海港驶出。我市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沿线国家市场。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大力推动实施“一带一路”战略,我省被确定为国家“一带一路”规划海上战略支点和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沿线重点地区。作为全省最东端的沿海城市,我市也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开拓沿线国家市场,促进双向投资合作健康有序发展。 逐步构建的全方位、宽领域、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格局,成功将威海地处陆路交通末梢的区位劣势,转化为开放前沿的经济优势。 更为重要的是,开放意识深深改变了城市管理者的思维。为营造优质的招商环境,威海承诺:只要你来干,手续我来办。出台扶持政策,设立专项资金,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负让利,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土地、资金、招工、审批等困难……创设出亲商、安商、富商的优质高效服务环境。 引进来,走出去。开放的种子在威海不断生根、发芽、结果。 看点 04 一次次战略机遇提升开放层次 适应新常态,以更高层次的经济国际化来拓展未来经济成长的战略空间,是时代赋予威海的新课题。在苦练内功的同时,我市不忘借助外力,抢抓中韩自贸区、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等重大机遇,谋求更高层次的发展。 2015年12月20日,在韩国,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历经约六个月,正式生效,并首次降税。协定创新引入地方经济合作条款,明确将威海和仁川自由经济区作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并写入协定。 中韩自贸协定生效后,我市首单降税通关的货物。 作为中国距离韩国最近的城市,一衣带水的地缘优势成就了威海对韩国的“桥头堡”地位。我市把中韩自贸区地方经济合作示范区建设,作为全市对外开放的重中之重、作为打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的重要抓手,以示范区建设为引领,借力发力,中韩产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合。 搭建项目承接的载体,实施对韩精准招商,重点强化服务业合作,去年我市在科技、旅游、医疗、美容、健康养老、服务外包等方面的开放与合作取得了骄人成绩。引进仁川创造经济革新中心中国第一个分中心,南海新区建设2万平米韩国高新技术转移孵化中心。在全国率先启动韩国“人车同步”入境中国开展自驾游,成为山东省唯一拥有自驾车入境旅游资质的城市,引进仁川在中国首个医疗观光旅游服务机构、我市首家韩商独资旅行社——威海王朝国际旅行社,成为全省首批启动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的城市。引进韩国延世医科大学整形外科威海合作医院、我市首家中韩产后护理项目——威海妇幼可丽你韩产后护理有限公司等等。去年,新设立韩国外商投资企业117个,同比增长34.5%,占全市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总数的62.2%;到账韩资23.1亿元,同比增长14.7%。 车辆驶出仁川至威海的客货班轮。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韩国“人车同步”入境中国开展自驾游。 再接再厉,去年我市还成功搭乘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的快车,让威海的服务业发展实现加速度。 服务贸易创新发展,关键在创新,没有创新发展就不可能推动服务贸易大突破。我市加快完善政策体系,开启了一系列先行先试工作。去年以来,威海出口加工区获批转型升级为威海综合保税区,获批建设山东省(威海)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我市还争取省级和部级专项扶持资金1687万元,支持建设和完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设立市级服务贸易发展专项资金2000万元和市级服务贸易发展引导基金2亿元,重点支持特色出口基地建设、旅游、维修等专业领域服务出口。 位于韩国蔚山的山东大韩家海外仓。我市借力发力,中韩产业合作实现深度融合。 开展试点工作,企业是主体。我市分行业分领域搭建服务贸易公共服务平台17个,预计今年一季度全部开放,可为近千家服贸企业提供公共服务。创新搭建威海市金融支持服务平台,认定威海市商业银行出口加工区支行为试点银行,为服务贸易企业提供贷款贴息服务,预计可解决融资15.9亿元,节省利息4000万元。 威海这五年,你身在其中都经历了哪些故事,体会了哪些变化,欢迎您以文字或者照片的形式在评论区(后台)告诉我们。我们会选用部分作品在掌上威海刊发哦~欢迎您的分享! |
GMT+8, 2025-8-25 14:18 , Processed in 0.067722 second(s), 20 queries .
工作时间:7x8小时
联系QQ:
活动洽谈/服务热线:0631-5916999